-
MPA学习内容
-
MPA学习内容
核心课程这类课程提供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和基本理论、方法及技术、与公共管理现实相关的基础癃识、政治理论以及外语知识。其中有一门由各个学校自行确定,以体现特色和灵活性,这10门核心课程是:
一、MPA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这类课程提供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和基本理论、方法及技术、与公共管理现实相关的基础癃识、政治理论以及外语知识。其中有一门由各个学校自行确定,以体现特色和灵活性,这10门核心课程是: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外国语、 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 、政治学、公共经济学、 行政法、定量分析方法 、信息技术及应用 、专业方向必修课: 根据公共管理学科特点和领域,设置了5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列出了若干专业方向必修课。
各试点单位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培养对象的要求,自行选择一组作为专业方向必修课。 选修课由各个学校自行确定,原则是多样性、前沿性、务实性。下面是部分供参考的选修课程目录: 公共组织理论 、微观经济学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市政规划与管理 、公共伦理学 、社会保障改革与管理 、现代领导理论 、 科技政策与管理 、中国政府与政治 、项目管理与评估 、比较政府与政治 、 教育管理 、国家公务员制度 、 医疗卫生事业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土地资源管理 、宏观经济学 、环境政策与管理 、社会实践与研讨班、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环节,进行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的社会调查或实习;同时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10个以上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专题讲座(即研讨班),了解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学科前沿。
学位论文: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必须撰写学位论文。对论文的基本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公共管理的实践。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论文应充分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二、MPA学习形式
主要包括脱产和在职两种学习方式。脱产学习-全日制在校学习(周一到周五上课);在职学习-又分为周末班(每学期的每周六、日)和集中班(每个月集中授课一次,一次4天。)
三、MPA学分要求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总学分要求是不少于50学分。这50学分的分布是:核心课程30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8学分;实习和研讨班(系列讲座课)要有一定的学分,修满后通过论文答辩即可毕业。因为MPA学生大多数都是边工作边学习的,无法按照脱产学习的学生一样保证上课时间,因此,MPA学生的学分只要在五年之内学完即可;并且每门课程只要保证三分之二的到课率即可参加学分考试获取相应学分。
值得一提的是,考生会担心学分会不会很难拿到的这个问题。实际上,MPA的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式,很多内容和考生的工作息息相关,而且MPA不是在学理论知识,因此只要跟着教授认真学习,拿到学分很轻松,现在基本上没有学校会在学分上面卡学生,不予以毕业。
四、MPA师资构成
MPA的授课教授除了要有较高的理论功底外,还要有一定的公共管理实践经验。一般院校的师资构成分以下几个部分:本校的优秀教授,一般选择教授、副教授级别有部门组织实践经验的;聘请的外校知名教授;邀请学者型官员进行讲座;外教。
五、MPA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及关键词
题目应清楚地表达论文想要研究的中心议题。论文题目必须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25个字;关键词表明论文研究的具体领域和研究中心,一般不超过5个。
2、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意义
论文要有明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研究对象不能有多个,研究范围要具体。
3、简要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符合以下要求:
(1)“综述的文献”是与所研究的问题相关联的文献,范围不能太大,如研究“公共财政支出”,文献综述就应该是关于公共财政支出方面的,不能笼统地作公共财政预算甚至公共财政管理的文献综述。
(2)必须对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进行总结、分类和归纳,即体现“综”。
(3)必须对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进行评述,即在陈述已有研究成果观点的基础上,还要对研究成果解决了什么问题(贡献)及研究成果的局限性(不足)进行分析评价。最后要点明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4、研究方法
论文要有明确的研究方法,对资料的分析与评价要科学、合理。采用调查报告、案例分析、问题与对策研究体例的论文,不能简单地堆积材料,要对资料进行系统的鉴别、综合、整理与分析,并提出个人见解及评论;采用理论研究的论文,必须要有理论观点的分析评价。
5、论文写作大纲(列出章、节、目,并要有相关的描述性内容)
6、参考文献
7、写作进度安排
-
推荐阅读您可能感兴趣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