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日报】新中国“中外合资第一人”伍沾德:一日岭南人 一生岭南人
-
前不久,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传来喜讯:学院获得由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发起的AACSB国际认证。目前全球仅有不到5%的商学院通过了该认证。此前,中大岭院相继获得AMBA和EQUIS国际认证,成为全球同时获得三大权威认证的为数不多的商学院之一。这标志着岭南(大学)学院正式跻身全球优秀商学院行列。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具有独特的基因:她是中国唯一一所名字中有两所大学的学院,被称为“大学中的大学”,与成立于120多年前并对近代中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岭南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董事会、大胆实践教育改革的学院之一。
富有传奇色彩的是,中大岭院的成立,还与一位岭南大学老校友30年前的不断推动密不可分。这就是被誉为香港饮食界“泰山北斗”的美心集团创办人之一、新中国“中外合资第一人”的伍沾德先生。去年底,以伍沾德为人物原型的故事,还写进了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伍沾德先生是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董事会第一任主席,现任名誉主席,20多年间,伍沾德和岭南同学共为中大捐助了11栋建筑,累计捐款2亿多元。近日,一向行事低调的93岁高龄的伍沾德在香港接受了南方日报专访,回首这一段经历,深情讲述了学子与母校、游子与国家的两段情。
◎岭南情缘
求学时包办食堂,初显经商智慧
中山大学康乐园中轴线的北区,参天古树掩映之下,有两栋砖红色建筑比邻而居。一栋是伍舜德图书馆,一栋叫伍沾德堂—岭南行政中心。殊不知,两栋大楼是一对七八十年前曾在此求学兄弟捐建。
哥哥叫伍舜德,193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岭南大学商业经济系,弟弟伍沾德1947年毕业。兄弟俩出生于广东台山的一个爱国华侨家庭,还在孩提时代,父亲就把他们送回家乡的岭南学校接受教育。后来为逃避战乱,沾德跟随岭南大学从广州迁移到香港,战后因省港交通不便留在香港发展。
“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岭南读书,岭南就像个大家庭,大家互相尊重友爱,感情就像一家人。”回忆起当年求学往事,已入耄耋之年的伍沾德先生流露出孩童般笑容。
创办于1888年的岭南大学,是广东第一所大学,也是基督教会在广东的最高学府,对广东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前半叶,教会背景的岭南大学与燕京大学齐名,是南中国最负盛名的大学,有“南岭南,北燕京”之说,汇集了当时中国许许多多最顶尖的学者。孙中山先生生前三次到岭大,正是在岭大的怀士堂,他勉励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1951年,院校调整中,岭南大学的部分院系并入中山大学,岭大的校址康乐园成为中大的校园。
1943年,伍沾德入读岭南大学,大学生涯给他一生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我经常说,我人生中极有意义的三件事都与‘岭南’有关:与我同甘共苦68载的妻子李玉珍是岭南大学的同班同学;与数名岭南同学、好友创办美心集团;推动在中山大学内开办岭南(大学)学院。”
值得一提的是,伍沾德早在岭南大学求学时就显露了商业头脑。1943年,正值抗战,物资供应紧张,岭大的包伙食商突然加价引起学生不满。伍沾德经过和几个同班同学协商,决定组织学生膳食小組终止与原伙食商的合作,自行包办伙食,并被公推为膳食部长。经过苦心经营,一学期下来,他们把大家的伙食费节省了近三分之一。“就在那时学到了很多管理技巧,受益良多。”他说。
◎美心餐厅
要为中国人争气,立志办好西餐厅
1956年,伍舜德和伍沾德一起在香港创立了美心餐厅。然而伍沾德回忆,创立美心完全是出于一份民族自尊心。
上世纪50年代,由于工作的关系,伍氏兄弟经常需要邀请一些客人到西餐厅里面用膳,但是每次都被安排坐在厕所旁边的角落。对于这种莫名奇妙的“礼待”,伍沾德认为是种族歧视,他说:“餐厅欺负中国人,把好的位置安排给洋人,我们则要坐近厕所旁的角落。”由于遭受到这种“白眼”,诱发伍沾德先生萌生一个念头:“难道中国人只能光顾外国人办的西餐厅?我们中国人就办不好一家出色的西餐厅?”就是凭着这种不服输、为中国人争气的心态,伍沾德开始有办西餐厅的构思。
如今美心餐厅已经发扬光大,发展为香港最大的饮食王国——美心集团,占香港饮食业市场份额的10%以上,在香港几乎没有人未曾光顾过美心西饼、美心快餐店或酒楼。
说起美心集团成功的秘诀,伍沾德认为只有四个字:岭南精神。“岭南有很好的教育传统,她不仅教你怎么读书,还教你怎么做人,怎么友爱。我们常说的岭南精神是什么呢?就是诚信、坚毅、团结、友爱。”伍沾德说,岭南大学素有爱国爱校的好传统和团结友爱的好风气,一谈起岭南,校友们便情同手足。“不论在东南亚、香港、澳门、美洲大陆,只要你一提起岭南大学,当地的校友便像对待亲人一样欢迎你,如果彼此是同一级的,更是亲热非凡,让你处处感受到‘岭南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一个小小细节,足以见证岭南同学的团结。如今每逢岭南大学校友日,在广州,在港澳、北京、上海,甚至远至美国的西雅图、旧金山、纽约、洛杉矶以及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等地,纷纷举行校友日活动。许多耄耋之年的老校友,不远万里,拄着拐杖甚至坐着轮椅也要“寻根”觅校,或委托老伴、儿孙前来,伍沾德及夫人就是其中之一。
◎复办大学
外交家助推复办岭南学院
1952年,新中国高校院系大调整,作为13所基督教大学之一的岭南大学,文科和部分理科并入中山大学,部分理科和工科归华南理工大学,医科归于中山医科大学,农科归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主校区迁至原岭南大学康乐园校址。从此,始创于1888年,有近70年历史的岭南大学被一拆为四,消失于历史的烟云中。
时光流转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百废待兴。遍布海外的岭大校友,素有爱国爱校传统,成为推动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力量。
1979年中美签约通航,由于中途不停站,飞机上的配餐成为难题。而当时内地还没有公司能提供合格的配餐。中方曾接触一些外国公司,但因对方提出苛刻、乃至无理的条件而难以谈拢。配餐由此成为中美通航一个不大但却相当关键的障碍。
关键时刻,伍沾德先生临危受命,敢于承担风险,用个人担保投资与中国民航局合作,生产出民航配餐,他因而成为来内地创办中外合资企业第一人,持有001号经营执照。1980年5月1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挂牌营业,在当时的设备条件下,日产中西餐700份。如今,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日均航空配餐超过8万份,对中国民航业发展贡献良多。
去年,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这段曲折的故事被改编,成为热播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情节。
“很多岭南的同学,包括香港、澳门和海外的同学,很希望能够在国内重开岭南的教育,将良好的教育传承给大家。”伍沾德回忆,当时一班岭南同学时常聚会,大家一坐下来就讨论如何推动重开岭南大学。
因为创办北京航空食品公司的关系,伍沾德在北京认识了很多朋友。其中一个即是做过外交部长、副总理的外交家黄华。黄华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当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由于燕大无法复办,他对岭大的复办就格外支持。“他说‘我帮你出手啦!’,结果他联络很多人,最后成功说服教育部开办”,伍沾德说。
此后的几年间,正是在伍沾德先生和一批岭南老校友的积极倡议下,1987年,由中山大学领导提议,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中大设立了岭南(大学)学院,伍沾德出任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第一届董事会主席。
对话
做安分守己、向上发展的人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可以说是中国唯一一所名字中有两所大学的学院,被称为“大学中的大学”。请问这其中有何奥秘?
伍沾德:岭南学院得以开办,与当时中山大学的提议推动密不可分。教育部当时的批文叫“岭南学院”,我们有些同学觉得是学院又不是大学,不是很好,所以中间就加了个括号,叫岭南(大学)学院。这个学院是二级学院,归中山大学领导。当时国家很穷,很多地方不完善,尤其是硬件设备方面,我就联络了很多岭大的同学一起捐款,20多年间一共捐了2亿多元,现在建起了11座建筑,其中10座大楼,一座喷水池。
南方日报:中大岭南(大学)学院正式成立时,您当时担任第一届校董事会主席。据了解,在当时的中国大陆高校中,成立校董会还是非常罕见的举措,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作为首届校董会主席,请您介绍当初校董会成立的经过?
伍沾德:当时中国的大多数大学没有“董事会”的制度。我们觉得,大学校董会制度是现代大学的重要制度,可以使我们监督、督促岭南学院,恢复原来岭南大学教育的宗旨,让学院走上进步的轨道,那样我们就觉得非常之开心。25年来我们监督学院的进步,当然主要集中在大事,帮助筹款、监督战略规划等,我们的合作做得相当好。
南方日报:您早年就读于岭南小学、中学,随后进入岭南大学,岭南教育对您影响至深,您常说:“一日岭南人,一生岭南人。”在您心中,“岭南”二字意味着什么?您希望今后中大的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
伍沾德:岭南(大学)学院的校训是“作育英才,服务社会”,英文就是Education For Service。孙中山先生在生前来岭南做3次演讲,1923年的演讲他说:“希望岭南的同学不做大官,做大事,帮助社会。”这个也是我们最喜欢听到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大学读出来时,能够做到诚信、勤奋,努力去做事情,无论你做生意也好,医学界、工程界甚至教育界也好,能做到安分守己、向上发展的人。
-
推荐阅读您可能感兴趣的课程